北京筑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孙建文
电子化交易平台是《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规定建设的三大平台之一,也是招标人、投标人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核心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具有提高招标投标效率,节省交易成本,规范业务流程,便于主管部门监督、增加招标投标透明度等多种优势。《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和《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规范》等法规政策的出台,进一步确立电子招标投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个平台的功能定位,统一了各个平台的技术规范。在此基础上,各地先后开展了招标投标全过程电子化的研究与探索。
电子化交易平台作为电子招标投标活动的核心信息平台,其运行是否稳定、便捷、高效,是电子招标投标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
一、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应用现状分析
(一) 交易平台应用情况
近年来,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各类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和电子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各地系统的实际性能和具体应用范围也参差不齐。2014年,深圳和昆明正式成为国家首批电子招标投标创新试点城市,这标志着电子化招标投标技术已经是成熟可靠,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基础。
目前国内仍有不少城市和地区还未建设电子化交易平台,地方招标投标主管部门对系统的建设存在较多担心和顾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电子招标投标不了解、不放心、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勇气,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纸质方式招标投标。
2.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建设遇到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经费不足、招标投标用户不习惯难以推广应用等困难。
3.各类项目,招标范本各异,投标文件格式、内容多种多样,电子招标投标涉及到业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协调,实现电子化评标还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 现有建设方式分析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中,建设了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很多,但能成功长期实际应用的案例很少;国内甚至有不少大城市的电子化交易平台,在建设完成投入运行后,由于交易平台的关键技术性能、稳定性、业务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系统使用不顺畅,运行效率低、无法满足日常招标投标业务需求,被迫“推倒重来”,重新建设。可见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平台的应用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平台建设单位或软件开发公司,成功应用此系统工程至少要具备以下条件:
1. 地方招标投标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成为系统工程的基础:由于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业务协调配合,同时也会牵涉到各部门的利益,所以政府招标投标主管部门是否有足够的协调能力,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是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运营能否顺利推进的核心要素,也是整个系统工程的基础。
2. 选择“真正”有成功案例的专业公司成为系统工程的保障:在选择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合作单位时,不仅要看技术合作单位的企业实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实地考察技术合作单位每个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因为建设过交易平台不等于是“成功应用案例”。企业形象和交易平台介绍都可以通过包装来实现,但交易平台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是无法包装的。
3. 采取科学的建设运营模式成为系统工程的关键:没有科学合理的建设运营模式,电子化交易平台很难有持久的生命力。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在昆明的建设和运营采取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平台运营单位,双方签订建设维护运营合同,社会资本合作伙伴在合同期内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升级等工作,通过谁使用谁付费的方式,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公共部门作为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的规则制定者、合作者和监督者。经过实际应用检验,交易平台使用各方评价较高,运行效果很好。
(三) “制度+科技”的最佳建设方案分析
在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的诸多要素中,技术是核心要素,同时,这一核心要素必须有当地电子招标投标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的建立与完善的支持;缺乏完善的制度基础,技术就不能引进、创新、推广和有效使用。技术+制度的结合,在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将发挥最大优势;但是如果希望通过技术来解决所有制度上的问题,是行不通的;电子化交易平台的技术再强大,也必须有政策和制度的土壤。所以电子化交易平台只有在“制度+科技”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应用问题分析
(一) 系统维护经费不足,平台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
“重系统开发,轻系统维护”,是各地在建设、运营交易平台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地方发改、财政部门对电子化交易平台往往不够重视,将其作为普通电子政务平台看待,按照相关规定,每年安排的系统维护费用预算一般只占系统开发费用的10-20%。
而电子化交易平台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软件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随着国家和地方招标投标政策、制度和规范的调整,电子化交易平台必须配合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调整,迅速完成升级工作,才能满足项目招标投标的业务要求。同时,由于项目招标投标涉及的利益巨大,对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要求非常高,不允许系统出现任何故障。因此,电子化交易平台的系统维护、升级工作非常繁重、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在实际工作中,系统维护的经费经常是严重不足,极大的影响了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及时更新、升级和日常维护,甚至影响到整个平台运行的稳定性。
(二) 对电子化交易平台应用的认识存在误区
电子化交易平台在推广的过程中,有一些人认为,使用电子化交易平台,串通投标更容易,招标投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乱象比采用传统招标方式更多。
目前招标采购领域存在的一些乱象,究其原因,不是招标采购本身带来的,更不是电子化交易平台带来的,而是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客观上,电子化交易平台使用电子标书,对于投标方来说,串通投标的成本会降低,但通过电子标书的应用和电子化开评标方式,能把以前传统手工模式下标书中很难发现的各种错漏、串通投标痕迹和其它一些深层次问题给暴露出来。相对于传统招标方式,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应用更有利于投标人节省成本,有利于招标人提高招标效率,有利于评标专家提高评标质量,有利于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三、 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发展前景分析
(一) 高效标书工具的应用
电子标书编制工具,是整个电子招标投标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招标文件是否能够网上在线审批、网上在线批注和网上发布;也会影响到标书编制完成之后的大小、标书网上递交的速度、开标和评标时间的长短。所以,标书工具的智能、高效和综合应用性能,是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开标时打开一份投标文件,需要5分钟、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200家以上投标人需要一天的时间的话,那电子招标投标也就失去了推广价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子招标投标的成功应用,首先必须解决电子标书工具软件的综合性能。2015年6月29日,深圳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再次刷新电子招标投标单标段投标人记录,新的纪录提高到了616家!616份投标文件,导入用时1小时31分,平均每个标书导入仅用时8.9秒,系统在整个开标过程中表现高效、稳定、便捷易用。
(二) “互联网+”的应用思考
1.云服务应用
云服务实现了无风险的业务支撑服务,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节省资金,提升系统整体灵活性,以及提供更好的数据保护,并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大量的计算机集群实现海量数据分析,通过多维度的统计图形、报表等形式,为招标投标管理提供全面决策支持,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可靠支撑。
目前,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的系统建设已呈现出向云端发展,实现市、县两级或省市县三级一体化云服务的趋势。同时系统正逐步与财政、监管、住建、公路、国土、水利等各相关部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大数据分析
电子化交易平台在电子招标投标活动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包括电子招标投标各个环节交易数据和招标采购人、招标代理、投标人或供应商、评标专家、企业与个人的诚信信息等各类信息。还包括大到交易规模、类别、降低率、节约率,细到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项目需要多少钢材、多少水泥、混凝土等等,借助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以为金融行业提供信贷或担保提供参考依据。“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发现电子化交易平台应用的真正价值所在。
(三) 移动互联应用
得益于科技的日益进步,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日渐依赖网络。手机不离身,不管去到什么地方首先问WIFI密码,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日常习惯了。电子化交易平台整合了移动APP与微信公众号服务,将招标人、代理机构、供应商或投标人交易过程中的各项由原来的PC端处理的操作和服务扩展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交易各方主体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即可轻松实现各类信息查询、业务办理、办事预约等服务。
四、结束语
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建设是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工程的核心,交易平台应用的效果决定了整个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目前,尽管部分城市和地区在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研究,大胆尝试,这些难题总会逐步解决。相信随着各地交易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应用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和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3、《电子招标投标办法》
4、《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
5、网络时代电子招标投标再探(中国国际招标网)
6、专题解析《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中国国际招标网)
7、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